《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指南(試行)》全文發布
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指南
(試 行)
1.适用範圍
本指南重點規範了環境應急資源的調查内容和調查程序,适用于生态環境部門、企事業單位組織開展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工作。
本指南所稱環境應急資源,是指采取緊急措施應對突發環境事件時所需要的物資和裝備。開展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可以将應急管理、技術支持、處置救援等環境應急隊伍和應急指揮、應急攔截與儲存、應急疏散與臨時安置、物資存放等環境應急場所同步納入調查範圍。
2.調查目的
開展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收集和掌握本地區、本單位第一時間可以調用的環境應急資源狀況,建立健全重點環境應急資源信息庫,加強環境應急資源儲備管理,促進環境應急預案質量和環境應急能力提升。
3.調查原則
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應遵循客觀、專業、可靠的原則。“客觀”是指針對已經儲備的資源和已經掌握的資源信息進行調查。“專業”是指重點針對環境應急時的專用資源進行調查。“可靠”是指調查過程科學、調查結論可信、資源調集可保障。
4.調查主體
調查主體為生态環境部門或企事業單位。
5.調查内容
發生或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時,第一時間可以調用的環境應急資源情況,包括可以直接使用或可以協調使用的環境應急資源,并對環境應急資源的管理、維護、獲得方式與保存時限等進行調查。
附錄A為環境應急資源參考名錄。調查主體可以從環境應急的任務需求、作業方式或資源功能,進一步擴展調查内容。需要注意的是,環境應急資源來源廣泛,在應急現場常常會結合實際将普通物品直接或簡單改造用于現場處置,如木糠用于吸附,噸桶改造成加藥設備。
5.1生态環境部門的調查
以本級行政區域内為主,必要時可以對區域、流域周邊環境應急資源信息進行調查。優先調查政府及生态環境等相關部門應急物資庫的環境應急資源,同時将重點聯系的企事業單位尤其是大型企業的物資庫納入調查範圍。根據風險情況和應急需求,還可以将生産、供應環境應急資源的單位,産品、原料、輔料可以用作環境應急資源的單位等其他有必要調查的單位納入調查範圍。
5.2企事業單位的調查
以企事業單位内部為主,包括自儲、代儲、協議儲備的環境應急資源。必要時可以把能夠用于環境應急的産品、原料、輔料納入調查範圍。
6.調查程序
一般按以下程序組織開展調查,調查主體可根據調查規模适當簡化。
6.1制定調查方案
收集分析環境風險評估、應急預案、演練記錄、事件處置記錄和曆史調查、日常管理資料,确定本次調查的目标、對象、範圍、方式、計劃等,設計調查表格,明确人員和任務。
附錄B為環境應急資源調查表(示例),供調查主體參考。
6.2安排部署調查
通過印發通知、組織培訓、召開會議等形式,安排部署調查任務,使調查人員了解調查内容和時間安排,掌握調查技術路線和調查技術重點。
6.3信息采集審核
調查人員按照調查方案,采取填表調查、問卷調查、實地調查等相結合的方式收集有關信息,填寫調查表格。彙總收集到的信息,通過邏輯分析、人員訪談、現場抽查等方式,查驗數據的完備性、真實性、有效性。重點環境應急資源應進行現場勘查。
6.4編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一般包括調查概要、調查過程及數據核實、調查結果與結論,并附以環境應急資源信息清單、分布圖、調配流程及調查方案等必要的文件。
附錄C為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表)的參考格式,供調查主體參考。
6.5建立信息檔案
彙總整理調查成果,建立包括資源清單、調查報告、管理制度在内的調查信息檔案。逐步實現調查信息的結構化、數據化、信息化。
6.6調查數據更新
調查主體應當加強對環境應急資源信息的動态管理,及時更新環境應急資源信息。在評估修訂環境應急預案時,應對環境應急資源情況一并進行更新。
調查數據更新可參照以上調查程序适當簡化。
附錄A 環境應急資源參考名錄
附錄B 環境應急資源調查表(示例)
附錄C 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表)(參考格式)
附錄A
環境應急資源參考名錄
主要作業方式或資源功能 | 重點應急資源名稱 | 備注 |
污染源切斷 |
沙包沙袋,快速膨脹袋,溢漏圍堤 下水道阻流袋,排水井保護墊,溝渠密封袋 充氣式堵水氣囊 |
|
污染物控制 |
圍油欄(常規圍油欄、橡膠圍油欄、PVC圍油欄、防火圍油欄) 浮桶(聚乙烯浮桶、攔污浮桶、管道浮桶、泡沫浮桶、警示浮球) 水工材料(土工布、土工膜、彩條布、鋼絲格栅、導流管件) |
|
污染物收集 |
收油機,潛水泵(包括防爆潛水泵) 吸油氈、吸油棉,吸污卷、吸污袋 噸桶、油囊、儲罐 |
|
污染物降解 |
溶藥裝置:攪拌機、攪拌槳 加藥裝置:水泵、閥門、流量計,加藥管 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物處理一體化裝置 吸附劑:活性炭、矽膠、礬土、白土、膨潤土、沸石 中和劑:硫酸、鹽酸、硝酸,碳酸鈉、碳酸氫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氧化鈣 絮凝劑:聚丙烯酰胺、三氯化鐵、聚合氯化鋁、聚合硫酸鐵 氧化還原劑:雙氧水、高錳酸鉀、次氯酸鈉,焦亞硫酸鈉、亞硫酸氫鈉、硫酸亞鐵 沉澱劑:硫化鈉 |
|
安全防護 |
預警裝置 防毒面具、防化服、防化靴、防化手套、防化護目鏡、防輻射服 氧氣(空氣)呼吸器、呼吸面具 安全帽、手套、安全鞋、工作服、安全警示背心、安全繩 碘片等 |
|
應急通信 和指揮 |
應急指揮及信息系統 應急指揮車、應急指揮船 對講機、定位儀 海事衛星視頻傳輸系統及單兵系統等 |
|
環境監測 |
采樣設備 便攜式監測設備 應急監測車(船) 無人機(船) |
具體可參考環境應急監測裝備推薦配置表等 |
注:1.應急資源來源廣泛,調查時可結合環境風險特點對參考名錄進行擴展;
2.參考名錄收錄資源突出環境應急特點,其他通用性資源可參考《應急保障重點物資分類目錄
(2015年)》(發改辦運行〔2015〕825号)等;
3.應急資源可能有多種功能,參考名錄按照應急資源的突出功能收錄。
附錄B
環境應急資源調查表
(示 例)
B.1生态環境部門環境應急資源調查表
1.政府(部門)建設的應急物資庫調查表
調查人及聯系方式: 審核人及聯系方式:
應急物資庫基本信息 | |||||||
物資庫名稱 | |||||||
所在地 | 經緯度 | ||||||
所屬單位 | |||||||
負責人 | 姓名 | 聯系人 | 姓名 | ||||
聯系方式 | 聯系方式 | ||||||
環境應急資源信息 | |||||||
序号 | 名稱 | 品牌 | 型号/規格 | 儲備量 | 報廢日期 | 主要功能 | 備注 |
注:1.名稱:按資源常規名稱或參考附錄A填寫。
2.品牌:填寫資源的商标品牌。
3.型号/規格:填寫資源的規格型号,有規範型号的按規範型号填寫,無規範型号的填寫其主要
性質、性能或品質。污染物降解類物質需注意其純度、是否有涉水證、是否屬于食品級等。
4.儲存量:單位為噸、件,其他法定或規範的單位。
5.主要功能:資源在環境應急中的主要用途。
2.重點聯系企業應急物資庫調查表
調查人及聯系方式: 審核人及聯系方式:
重點聯系單位基本信息 | |||||||
單位名稱 | |||||||
物資庫所在位置 | 經緯度 | ||||||
負責人 |
姓名 |
聯系人 | 姓名 | ||||
聯系方式 | 聯系方式 | ||||||
環境應急資源信息 | |||||||
序号 | 名稱 | 品牌 | 型号/規格 | 儲備量 | 報廢日期 | 主要功能 | 備注 |
3.環境應急資源生産企業信息調查表
調查人及聯系方式: 審核人及聯系方式:
環境應急資源生産企業信息 | |||||||||
序号 | 資源名稱 | 數量 |
型号/規格 | 企業信息 |
備注 |
||||
單位名稱 |
地址 |
經緯度 | 聯系人 |
聯系方式 | |||||
4.環境應急支持單位和應急場所信息調查表
調查人及聯系方式: 審核人及聯系方式:
序号 | 類别 | 單位名稱 | 主要能力 |
備注 |
應急救援單位 | ||||
應急監測單位 | ||||
應急指揮場所 | ||||
B.2企事業單位環境應急資源調查表
調查人及聯系方式: 審核人及聯系方式:
企事業單位基本信息 | ||||||||
單位名稱 | 經緯度 | |||||||
物資庫位置 | ||||||||
負責人 | 姓名 | 負責人 | 姓名 | |||||
聯系方式 | 聯系人 |
聯系方式 |
||||||
環境應急資源信息 | ||||||||
序号 | 名稱 | 品牌 | 型号/規格 | 儲備量 | 報廢日期 |
主要功能 | 備注 | |
環境應急支持單位信息 | |||
序号 | 類别 | 單位名稱 | 主要能力 |
應急救援單位 | |||
應急監測單位 | |||
注:本表适用于企業自行開展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時參照使用。
附錄C
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表)
(參考格式)
C.1生态環境部門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
1.調查概要
簡介調查背景,描述調查主體和調查對象,說明調查信息的基準時間和調查工作的起止時間等基本信息。
2.調查過程及數據核實
介紹調查過程中的主要活動。可按時間次序說明不同階段的主要活動,如調查啟動、調查動員、調查培訓、數據采集、調查信息分析、調查報告編制等活動。
介紹調查過程中數據核實等質量控制的措施和手段,以及質量控制的結果。
3.調查結果與結論
結合區域環境風險評估結論,分析環境應急資源匹配情況,提出完善環境應急資源儲備的建議。
4.調查報告的附件
參考附錄B,彙總編制環境應急資源清單。繪制環境應急資源分布圖。
調查通知、調查方案等相關文件也可以作為附件納入調查報告。
C.2企事業單位環境應急資源調查報告表
1.調查概述 | |||
調查開始時間 | 年 月 日 | 調查結束時間 | 年 月 日 |
調查負責人姓名 | 調查聯系人/電話 | ||
調查過程 | (簡要說明調查過程) | ||
2.調查結果(調查結果如果為“有”,應附相應調查表) | |||
應急資源情況 |
資源品種: 種; 是否有外部環境應急支持單位:□有, 家;□無 |
||
3.調查質量控制與管理 | |||
是否進行了調查信息審核:□有;□無 是否建立了調查信息檔案:□有;□無 是否建立了調查更新機制:□有;□無 | |||
4.資源儲備與應急需求匹配的分析結論 | |||
□完全滿足;□滿足;□基本滿足;□不能滿足 | |||
5.附件 | |||
一般包括以下附件: 5.1環境應急資源/信息彙總表 5.2環境應急資源單位内部分布圖 5.3環境應急資源管理維護更新等制度 |
注:1.企事業單位可依據突發環境事件風險評估,分析環境應急資源匹配情況,給出分析結論;
2.參考附錄B彙總形成環境應急資源/信息彙總表等相關附件(單位内部的資源可不提供經緯
度),繪制環境應急資源分布圖并說明調配路線。
下載地址:《環境應急資源調查指南(試行)》